<track id="6505q"></track>

  • <span id="6505q"></span>
    <track id="6505q"><em id="6505q"></em></track><ol id="6505q"><blockquote id="6505q"></blockquote></ol>
  • <acronym id="6505q"></acronym>
  • <legend id="6505q"></legend>
    24小時搶修熱線:0577-88386119
    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
    始建于1987年現隸屬于溫州市公用事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溫州市唯一一家國有獨資燃氣經營企業 公司從起步、成長到壯大,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已形成集管道燃氣供應、開發和服務...
    做一名合格的客服人員,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情的服務態度、熟練的業務知識、積極的學習態 度,耐心地向客戶解釋, 虛心地聽取客戶的意見等。
    為員工個人發展創造公平的機會
    為員工接受新信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供良好的條件和設施。
    建設一流的員工隊伍,注重素質培養。
    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趨勢與戰略對策
    發布日期:2013-02-25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

    摘要:分析并展望了我國天然氣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天然氣市場,現狀,發展趨勢,對策 

        天然氣是一種優質、清潔、高效的化石燃料,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碳排放系數最低。天然氣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約為24%。2009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8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1%;表觀消費量為87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5%,與國內產量相比,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達40多億立方米。 
        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天然氣的普及率仍比較低。由于天然氣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長期在3%左右。但隨著我國天然氣管網、儲氣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逐步形成統一的全國天然氣骨干管網,國內各大氣田的天然氣產能和產量將迅速增長,進口天然氣渠道將不斷拓寬,從而形成多元化的供氣格局。因此,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保持快速增長,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也將不斷提高。 

       一、我國天然氣市場現狀分析 

        1.1  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 
        隨著國內天然氣工業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和發展,近年來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較快,天然氣消費量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勢頭。1996年以前,由于天然氣工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備,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緩慢,1996年以后,隨著大型長輸天然氣管道的陸續建成,天然氣消費量也隨之迅速增長,到2006年天然氣消費量達561億立方米,約為2000年的2倍。最近10年是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期(見圖1),年均增長近50億立方米,年均增速超過15.6%。自2004年我國“西氣東輸”管道建成以來,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近100億立方米。  


        2010年前4個月,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351.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8%,這也是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首次突破20%,與2009年同期相比,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從7.7%升至12.8%。 
        但從消費構成來看,多年來天然氣在全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所占比例始終保持在2%-3%。1996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179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為1.7%,遠遠低于23%的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875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為3.8%,仍然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既說明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潛力很大,也表明實現“2020年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提高到10%”[3]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1.2  天然氣產量不斷遞增,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產量逐年提高,2009年達830億立方米(見圖2),2000-2009年我國天然氣年均增速為15%。  


        從我國天然氣的氣源來看,2006年以前我國天然氣消費所有用氣均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及個別地方公司供應的國產天然氣。2006年國內第一個進口LNG項目——廣東深圳大鵬LNG項目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開始利用境外天然氣。2009年12月底,我國開始進口土庫曼斯坦天然氣,拉開了大規模利用境外管道氣的序幕。隨著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我國實施國內、國外  “兩種資源”戰略,落實的進口天然氣項目將越來越多,進口天然氣占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 
        2010年1-4月,我國生產天然氣318.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1%,增速較平穩。我國自2006年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進口數量逐年增加,預計2010年天然氣進口量會超過150億立方米。 
        1.3  我國天然氣市場覆蓋面更加廣泛 
        在“九五”之前,我國尚未大規模修建天然氣長輸管道等基礎設施,天然氣消費基本上呈現“就近利用”的局面,主要集中在油氣田周邊,生產區基本上即消費區。其中僅川渝氣區周邊消費量就占全國40%以上。從地域分布上看,天然氣消費主要集中在擁有大型油氣田資源的四川、重慶、黑龍江、遼寧、新疆、山東、河南等省、市、自治區,用氣基本上以油氣田生產自用和油氣田周邊化肥、化工用氣為主。 
        隨著我國陜京線、陜京二線、西氣東輸、澀寧蘭、忠武線、崖港線、南海東方氣田輸氣管線等一系列長輸天然氣管道的陸續建成投產,截至2008年底,全國天然氣管線總長度已達32000千米,國家天然氣基干管網框架的雛形基本形成。天然氣消費開始從生產基地大規模地向中、東部地區拓展,覆蓋區域日益廣闊。 
        隨著塔里木、青海、長慶、川渝等陸上四大氣區天然氣全面實現東輸和海洋天然氣上岸,及進口LNG項目的實施,我國天然氣市場供應格局已呈現出“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北氣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尤其是大型長輸天然氣管道的建成投產,使得市場區域大面積擴展,新市場不斷涌現,新的用戶用氣條件逐漸成熟。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等天然氣干線沿線省區,隨著支線的不斷建設和完善,新的天然氣氣化城市不斷增加,城市燃料結構得到持續改善。據統計,目前我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除西藏自治區尚未利用天然氣外,其余30個省級行政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天然氣消費量超過10億立方米的省級行政區達到20個。其中,四川省天然氣消費量仍居首位,2008年該省天然氣消費量超過110億立方米,江蘇省和北京市緊隨其后,分列第2和第3位,天然氣消費量分別為61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省會城市中,除拉薩外,已全部或多或少地使用上了天然氣??梢哉f,天然氣市場已遍布全國。 
        盡管全國各地區基本都已使用上了天然氣,但擁有氣源優勢的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依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氣規模目前仍居全國前列(見圖3),其中西南地區由于天然氣利用歷史悠久,既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產區之一,又是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區,2008年消費量大約占到全國的22%,擁有經濟發達優勢的長三角、東南沿海和環渤海地區氣價承受能力高,發展空間大,天然氣消費量逐年攀升,增長速度快于油氣田周邊地區,是未來天然氣主要消費市場。  


        1.4  天然氣價格相對較低 
        從成本來看,天然氣終端價格一般由出廠價、管輸價格以及城市的配氣費用等3個環節構成。而從市場終端來看,天然氣終端用戶的價格水平跟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石油、液化氣、煤炭等能源的價格有很大的關系。與石油、液化氣、煤炭相比,天然氣價格明顯偏低,這已成為制約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的焦點問題。 
        按照等熱值價格推算,近年來國內油價與相應的天然氣價格之比大約為(1:0.3)-(1:0.5)左右。2008年全國天然氣平均門站價格水平在每立方米1.28元左右。正是由于氣價長期大大低于油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天然氣需求量的快速增長。 
        一方面,偏低的天然氣價格降低了上游勘探、開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天然氣引進工作因國內天然氣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而遭遇較大困難,從而制約我國利用境外的天然氣資源;另一方面,偏低的天然氣價格又加快了化工、化肥等氣價承受能力較低用氣項目的增長,從而不利于天然氣消費結構優化。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與其他能源定價機制尚不完善。

       
    二、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趨勢展望 

        2.1  天然氣產量增長快,發展潛力大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天然氣產業僅處于發展初期,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程度低,可采資源平均探明程度僅16.7%,遠低于6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氣發展具有巨大潛力。 
        “十五”以來,我國天然氣儲量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高峰期。2000-2007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6萬億立方米,年均增加5199億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34萬億立方米,剩余可采儲量由1998年的9405億立方米增至2008年的3.2萬億立方米。預計2001-2020年,可新增探明可采儲量3.3萬億立方米,2021-2030年,可新增3.06萬億立方米。除了常規天然氣資源以外,我國還有包括致密砂巖氣、煤層氣和頁巖氣在內的大量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并且在東海海域、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有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的廣闊前景。 
        2.2  天然氣消費量持續增長,結構逐步優化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國內天然氣長輸管道、地下儲氣庫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和完善,預計2010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量將超過1200億立方米,考慮到供應限制的因素,實際消費量可能在1000億立方米左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吉平曾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3000億立方米。未來10-20年,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9%升至2020年的10%,天然氣市場發育階段由快速增長期步入成熟期。預計2010-2030年,天然氣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將超過8%,年均增長量在100-150億立方米。 
        同時,我國于2007年頒布了《天然氣利用政策》,明確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鼓勵天然氣汽車、分布式冷熱電聯產用戶;限制和禁止部分化工項目等。隨著國外管輸氣和LNG的進口,天然氣發電將得到規模發展。因此,天然氣消費結構將逐步得到優化。2008年,在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中,城市燃氣〔包括居民、公共福利、CNG(壓縮天然氣)汽車、采暖以及城市小工業〕消費量占34.3%,工業燃料消費量占27.8%,天然氣化工消費量占消23.2%,天然氣發電消費量占14.79%。 
        2.3  天然氣消費市場的中心將繼續“南下東移”,覆蓋面遍及全國 
        我國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在市場啟動期內,基本上就近消費,進入發展期后,我國天然氣供應格局發生變化,呈現出“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北氣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在此格局下,今后我國天然氣市場消費中心將由產氣區周邊向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持續轉移。預計2020年,東南沿海、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將占全國總消費量的50%以上,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地區。 
        2.4  進口以管輸氣為主,LNG居次 
        從我國大陸天然氣資源分布來看,進口管道氣將在我國引進國外天然氣中占主要地位,LNG居次。近期看,引進管道氣潛在的來源國家和地區主要是中亞地區、緬甸和俄羅斯。 
        近幾年,我國開始引進LNG,目前已經政府批準的LNG項目有6個:廣東深圳、福建莆田、上海洋山、遼寧大連、江蘇如東、山東青島;進入規劃的有4個:河北唐山、浙江寧波、海南洋浦、廣西。我國引進LNG與資源國在建和規劃中的項目大多數都已簽訂長期供貨合同。LNG項目建設到投產通常需要5年以上,因此,2015年以后,我國才可能大規模引進LNG。 
        2.5  天然氣定價機制逐步理順,市場對氣價的承受能力不斷提高 
        隨著未來大量進口天然氣的到來,預計國內天然氣價格將逐漸與國際市場實現一定程度的接軌。國內天然氣價格定價機制將逐步理順,與石油、液化氣、煤炭等能源的價格之比更為合理。 
        隨著國際石油、液化氣、煤炭等能源價格的提高,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逐漸復蘇,預計我國天然氣市場對天然氣價格的承受能力將逐步提高。

       
    三、發展我國天然氣市場的戰略對策 

        3.1  立足國內,引進海外氣源 
        對于國內天然氣資源,可通過不斷加強國內天然氣勘探,提高新增天然氣地質儲量。同時創新勘探開發技術和工藝,提高采收率,努力開發高產富氣氣田。確保降低井口氣價,增大單井產量。在低品位天然氣田開發中獲得低成本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盡管國內天然氣儲量和產量增長較快,但需求增長更快,預計2010年國內天然氣供應缺口為400億立方米。因此,我國應鞏固和強化現有的海外氣源渠道,保證氣源和引進方式多元化,同時培育新的境外氣源網絡,力爭形成系統安全的國際天然氣資源格局。由于LNG成本低、運輸靈活,發展LNG是對國內供應的主要補充?!拔鳉鈻|輸”管道的鋪設和廣東LNG接收站等大型項目建設,為中國發展LNG提供了實踐上的可行性。大力發展LNG項目是我國確保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的戰略性選擇。 
        3.2  推動天然氣上、中、下游一體化建設 
        天然氣工業快速協調發展是以上、中、下游一體化為前提的,而我國天然氣工業基礎薄弱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所以必須進行總體規劃和布局。要加大投資力度,經過周密的計劃和有力實施,把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運輸和市場開發作為一個整體,促進上、中、下游協調發展。 
        因此,在加大上游勘探開發的同時,必須積極推動管道建設,繼續構建國內管道體系,勾畫國際管道建設。形成我國天然氣氣區供應網絡,優化配置,提高整體效益。更要開拓下游市場,才能帶動天然氣工業協調有效發展。 
        3.3  發揮政府的調節作用 
        目前,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國內天然氣生產、管輸環節以及工業天然氣市場。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與政府管制相結合的機制,加快形成競爭性的行業結構。鼓勵公平競爭,才能保障社會效率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對天然氣中上游環節維持壟斷,對下游市場逐步開放,會增強整個市場的活力,促進天然氣市場化進程,有益于天然氣行業發展和市場培育。 
        3.4  優化天然氣定價體制 
        在天然氣定價中,必須按照合理利用能源、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保持替代能源之間的合理比價,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因此,需要進行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與國際天然氣價格適度接軌,與石油、液化氣、煤炭等能源價格掛鉤,同時兼顧國內用戶承受能力的綜合定價機制。 
        從2005年底開始,我國正式邁開了天然氣價格體系市場化改革的步伐,進一步確保天然氣價格更加合理,更能充分地發揮價格的杠桿和調節作用。 
        2010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將各油氣田(含西氣東輸、忠武線、陜京線、川氣東送)出廠(或首站)基準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23元。同時,將大港、遼河和中原3個油氣田天然氣一、二檔出廠基準價格加權并軌,取消價格雙軌制。國產陸上天然氣一、二檔氣價并軌后,將出廠基準價格允許浮動的幅度統一改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雙方可以在不超過出廠基準價格10%的前提下,協商確定具體價格。 

       
    四、結語

        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通過各級政府、供氣企業以及下游用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天然氣市場將呈現出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利用區域逐漸遍及全國、消費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定價機制不斷完善的良好發展勢頭。天然氣必將在國家能源結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進而為我國節能減排做出更大的貢獻。

    • 服務熱線:967555    工商用戶熱線:88692298
    • 搶修熱線:0577-88386119
    • 投訴熱線:0577-88677767
    地址:溫州市府東路869號
    版權所有 © 2016 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浙ICP備18002330號-1

    浙公網安備 33030202001815號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track id="6505q"></track>

  • <span id="6505q"></span>
    <track id="6505q"><em id="6505q"></em></track><ol id="6505q"><blockquote id="6505q"></blockquote></ol>
  • <acronym id="6505q"></acronym>
  • <legend id="6505q"></legend>